“十三五”規劃下 再生塑料行業發展方向
目前“十三五”環保規劃正抓緊編制,此次“十三五”環保面臨著變動因素更多、更為復雜、要求更高的形勢。未來10年是環境與經濟的‘兩難’期,但也是環保大有作為期。在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看來,“十三五”環保的布局,必須同時回答兩個重大命題:一是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質量的需求;二是如何以有限的環境承載力支撐更高、更大的經濟發展。
循環經濟命題下 環保問題凸顯
隨著塑料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回收行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再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是利國利民的循環經濟產業,是一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有效方法,也是一個具有很大經濟效益前景的產業。然而,再生塑料行業普遍存在水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等現象。主要因為多數廢舊毛料中含有塵土、木屑、過期液體、重金屬有毒物質等,在回收利用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其清洗除塵。然而,再生塑料企業多為家庭作坊式中小企業,在污染處置中很少有排污設備,或者因成本過高、工序復雜甚少利用污水處理設備,從而導致污水隨意排放,造成目前普遍面臨污水處理不當問題。幾乎所有廢塑料都要通過清洗、破碎、造粒后再次利用,在造粒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另外、破碎、造粒過程中機器生產造成的噪音污染也是再生塑料面臨的一項難題。
新常態下 行業趨于規范
一直以來,我國的政策對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都有明確的規定,直到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后,國內進一步加大了對污染的監管力度,因此后期環保整頓將是一種常態化。那么再生塑料企業只有順應法制—規范化生產,做到合法運行,合理排污。合法運營就是按照規定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比如環保證、進口商所需要的國外發貨人、CCIC、國內收貨人、進口批文等。合理排污主要是控制好廢水、廢氣、噪音等方面的污染。
把高度利用作為行業發展的生存之本。加強再生塑料綠色回收、器件安全拆解、高質改性、高度利用各個環節的技術創新,主動開展技術升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再生塑料產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價值,擴大利潤空間,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可以預見,“十三五”時期的經濟發展將從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轉為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這也將促進再生塑料行業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產業結構。再生塑料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不僅有利于新常態經濟時期的產業結構調整,也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