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 續寫電科新輝煌
200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電科成立。十年磨一劍,中國電科創新發展,成為我國唯一一個集材料、元器件、軟件、整機和系統研制生產服務于一體,專業覆蓋整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國家大型骨干軍工企業。
奮戰十年 經濟規模保持較快增長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倍
十年來,中國電科經濟規模保持了較快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分別比成立時增長6倍和8倍,201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5億元。目前,全集團擁有職工10萬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1名,國家級科技人才48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65人。擁有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研究應用中心、9個研發中心,有20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2004至2010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中國電科連續八次奪得A級,任期考核連續兩次奪得A級。軍品和民品“兩條腿走路”,步履堅實而豪邁。
近年來,中國電科為我軍提供了預警機等一大批先進的電子信息系統和裝備,研制出一大批關鍵元器件,打破封鎖、禁運,為我軍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看到,在國家重大活動與重大工程中活躍著中國電科的身影。首都60周年國慶閱兵現場,中國電科研制生產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預警機為代表的7型裝備首次分別組成空中方陣、雷達方陣、通信方陣的三個獨立方陣接受檢閱,展示了電子信息裝備作為我軍一支重要作戰力量的全新面貌。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和探月工程中,中國電科作為副總指揮長單位,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表彰。
民品產業構筑五大板塊。中國電科始終堅持“以軍為本,以民為主,軍民融合”的發展思路,在立足軍品、服務國防、科技強軍的同時,充分發揮軍工集團在科技、人才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要經濟領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技術引領作用,有力地推進了自身民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中國電科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產品與裝備制造”、“行業信息化應用系統工程”、“現代信息服務”三大產業集群和安全電子、能源電子、軟件與信息服務、電子制造設備與儀器儀表、新型元器件等五大產業板塊,培育了包括華東電腦、海康威視、太極股份、四創電子、衛士通、杰賽等6家上市公司在內的一批具有集團特色、市場競爭力強的骨干企業,一個多元化的產業格局初具形態。
創新引領 跨國拓展 形成強大單元實力
創新引領。作為國家級科技創新型企業,中國電科始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十年來,中國電科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8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0項;獲得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9項、一等獎76項。 跨國拓展。十年來,中國電科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拓展國際貿易市場,已初步建成覆蓋全球重點市場的外貿營銷網絡。相繼與幾十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并代表國家參加多個國際組織,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CETC品牌和形象。
豪杰爭霸。中國電科各成員單位形成強大的單元實力,個個都是好漢。目前,集團公司各成員單位業務領域覆蓋電子信息技術主要專業門類,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和試驗能力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取得了一批領先或接近國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始終保持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地位。安全電子、能源電子等主導產業板塊已形成規模,處于國內領先行列,部分產品出口初具規模。特別是從“八五”以來,國家加大對軍工電子投入,科研生產能力水平快速提升,各成員單位的經濟、技術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
未來藍圖 打造“五大業務架構”
進入“十二五”,中國電科邁向發展快車道,開始描繪第二個十年的宏偉藍圖。熊群力總經理說,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急國家之所急,想軍隊之所需,勇于擔當起“構建國家經絡體系,鞏固國家富強基石”歷史使命,把中國電科打造成“國內卓越、世界一流”企業。
為此,中國電科提出,通過打造高科技企業“五大業務架構”,力爭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00億元。2022年,中國電科成立20周年的時候,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
軍工電子。按照強體系、強總體、強基礎的目標要求,提升綜合電子信息系統頂層謀劃與總體集成能力、功能系統和裝備的一體化綜合設計與制造能力、關鍵基礎產品的自主可控與綜合保障能力。
民品產業。重點發展安全電子、能源電子、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裝備與儀器儀表制造、新型元器件等五大產業。到2015年實現民品年均增速在30%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力爭1500億元,實現10%以上的利潤收入。
技術創新。加快面向軍、民兩個市場的技術創新體系重構工作,構建以科研任務為載體,以科技創新平臺為支撐,以高層次技術人才隊伍為核心,以機制建設為保障的“四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到2015年,實現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自主科技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1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發明專利授權量翻一番,力爭在央企排名進入前5名。
資產經營。合理調配存量資產,科學布局增量資產,拓展融資渠道,有效提高資產質量,激發資產活力,積蓄發展動力。由集團公司統籌投資,增強投資管控力,并對現有經營業務實行差異化管理。 資本運作。打造集團公司財務金融平臺,實施統一的資本和資金運作,防范資金風險。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降低資金運作成本,改善投融資結構,提高資金效益。增強集團化運作、資源整合、科技創新和國際化競爭能力,推動集團公司向產融型集團轉變。
通過以上5大業務架構的運作,到2015年,中國電科主營業務收入確保達到1500億元,力爭實現2000億元,國際業務成交額達到300億元,總資產達2270億元,進入國內電子信息行業10強,力爭進入世界500強。
(本文章摘自11月7日“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