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創設“3+3+3”技工培訓模式
來源:發布時間:2019-10-15
秋季,收獲的季節。
日前,上海電機廠公司大禮堂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上海電氣集團“3+3+3”技術工人培養第15、16、17期培訓班的學員們迎來了屬于他們的畢業典禮。同時,這也是第22期培訓班的開學典禮。
95名畢業生和23名新學員匯聚一堂,分享學習體會和成長感悟。面對此情此景,上海市機電工會主席、李斌技師學院院長朱斌興奮地曬出了一份成績單:“3+3+3”模式運行11年以來,累計開辦21期,涵蓋13個專業工種,共有628名技工接受系統培訓。目前,已有14期、400位學員畢業,323人獲得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無縫對接”企業需求,這一培訓模式為技術工人搭建起一個把車間與學校融為一體的大課堂。
技能學歷雙提升
2002年4月,上海電氣集團和上海市機電工會依托上海電機學院,創辦“上海電氣李斌學校”。2003年8月,升級更名為“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以勞模名字命名技師學院,這在全國尚屬首家。
“當時工廠技校已經關閉,而工人和農民工大多沒有經過技能培訓,工廠對工人有培訓需求,工人自己也有技能提升愿望。”朱斌向記者回憶起當年建校時的情況說。
“3+3+3”技術工人培訓班是學院為應對中國制造高技能人才需求而創設的精品課堂。朱斌介紹說,首先考察選拔各方面基礎較好、有3年工作經歷、35歲以下的青年技術工人進行免費培訓,在不影響生產工作前提下,用3年時間,將其培養成為具有大專學歷的高級工,再用3年時間深造,培養成為具有本科學歷的技師。
“這種學歷加技能的雙通道模式深受歡迎,為想要繼續深造、對職業生涯有追求的青年技工提供了成才平臺。”第16期培訓班學員、上海汽輪機廠公司職工陳韜正是受益于這種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從機床操作車間走進培訓課堂,圓了技能夢和學歷夢。
第17期優秀學員王多亭,是學員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她在第一機床廠操作數控機床已有10年時間。她告訴記者,做一名女技工雖然在很多人眼里顯得“另類”,但她由衷地喜歡這份工作。通過3年的學習,她如愿拿到了本科學歷證書,接下來將繼續考取技師證書,在深耕技術這條路上不斷“往前走”。
朱斌介紹說,“3+3+3”技術工人培養按照“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系統培養、動態管理、突出技能、強化素質”的辦學原則,采用資源整合、雙證結合、學分銀行等教學方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創新成果。
“無縫對接”企業需求
重返課堂讓學員們的生活從“兩點一線”變為“三點一線”。不過,順利畢業對于這些“大齡學生”并不容易。
“我們中有的是生產骨干,工作很忙;有的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工作、生活和學習常常發生矛盾。同學們相互鼓勵,像攻克生產技術難關一樣攻克學習上的‘堡壘’。”陳韜講述著求學中的曲折。
如今,他已被聘為公司首席技師,并轉崗擔任公司工藝處工藝員,負責大型零件的程序編制和一線生產技術指導工作。
“以‘源于企業、面向企業、服務企業’為立足點和出發點,根據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及對技術工人的技能要求,以企業為主導,量身定制相關專業課程和培訓內容。培訓師資也來自企業,保證了學員所學符合企業所需。”朱斌說,2017年以來,學院共開設自主課程22門,像《壓水堆核電廠一回路系統與設備》等一批課程的開發,“無縫對接”了企業生產實際,助推了企業發展。
王勇是第8期培訓班數控機床操作(技師)專升本畢業生,3年的學習讓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隨著對數控技術的認識更深入,他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產中,解決了特殊圓弧面的新型插補銑削加工、266mw重型燃機壓氣機軸承座的國產化加工、刨床加工轉子末葉窗口效率提升和靜葉環外環加工工藝改進等一系列“卡脖子”的生產難題。
他還總結編寫了《燃機輪盤加工方法》《靜葉外環加工工藝改進刀具改進》《266mw重型燃機壓氣機軸承座的國產化加工》《燃機輪盤磨削》《燃機大尺寸拉刀涂層技術應用》《利用牛頭刨床加工汽輪機轉子葉片插入槽》等論文,成為“學術達人”。
“王勇的成長經歷在培訓班是普遍現象。”朱斌說,他們不僅是“高精尖”人才,也是“多面手”,不僅懂技術,而且有知識。
從企業讓學到自己要學
對于從“3+3+3”培訓班畢業的學員們來說,他們收獲的不僅是大學畢業證書和技能證書,也是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及弘揚勞模工匠精神的信念。
畢衛峰從第2期電機制造專業(技師)班畢業后,多年來,他不僅擔綱大型新產品、重點產品、軍工產品高難度改造、改進的“主攻手”,還擔任企業內訓師,帶出了不少好徒弟。今年,他被評為上海電氣首席技師。
“他已經成為青年技工學習的榜樣。”上海電機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喬銀平告訴記者,公司已累計參加“3+3+3”培訓班86人次,大多參訓者都成了企業骨干,其中,還有3位勞務工學員,兩位在畢業后轉為正式員工。
滿足技能工人成長晉升的需求,離不開科學的職業規劃和薪酬激勵。
今年8月,上海電氣集團全面建立了工人崗位職級體系,明確86個操作崗位層級及各崗位的職務等級,打通高階技術工人對接技術、管理崗級及多維發展通道,并依據崗位層級、職務等級制定薪酬標準。
“憑技能漲薪,這在技術工人中引起了很大反響,大家感覺有地位、有奔頭,紛紛主動提出要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喬銀平神情振奮地說,新一期的“3+3+3”培訓班,報名十分踴躍,“以前是企業要職工學,現在是職工自己要學”。
“眼下,我國制造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尤其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入推廣,對產業工人的技能要求發生了本質變化,希望李斌技師學院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作用,不斷創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全力做好職業教育和培訓相關工作;廣大學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爭做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新時代職工。”上海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在出席畢業典禮時說。